壹 神要与人成为一并使人与祂成为一的心意,可见于神与人在形像和样式上的相似:
一 神在祂的创造里,并没有创造“人类”;反之,神所造的是从祂自己的类,就是神类;神用生命之气给人造灵,使人可以接触祂并接受祂——创一24~26,二7。
创 1:24 神说,地要生出有生命的物,各从其类;牲畜、爬物、走兽,各从其类;事就这样成了。
创 1:25 于是神造出走兽,各从其类;牲畜各从其类;地上一切爬物,各从其类;神看是好的。
创 1:26 神说,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,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,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、空中的鸟、地上的牲畜、和全地、并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。
创 2:7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塑造人,将生命之气吹在他鼻孔里,人就成了活的魂。
二 在创世记十八章二至十三节,有三个人向亚伯拉罕显现;这三个人中有一位是基督——耶和华,其他二位是天使(十九1);这就是说,在神成为肉体以前二千年,祂访问祂的朋友亚伯拉罕时,就显现为一个人(代下二十7,赛四一8,雅二23)。引用经节
创 18:2 他举目观看,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。他一看见,就从帐棚口跑去迎接他们,俯伏在地,
创 18:3 说,我主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。
创 18:4 让我拿点水来,你们洗洗脚,在树下歇息歇息。
创 18:5 我再拿一点饼来,你们可以加添心力,然后往前去。你们既到仆人这里来,理当如此。他们说,就照你说的行吧。
创 18:6 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,说,你快快拿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。
创 18:7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,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,交给仆人,仆人急忙预备好了。
创 18:8 亚伯拉罕又取了奶酪和奶,并预备好的牛犊来,摆在他们面前,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,他们就吃了。
创 18:9 他们问亚伯拉罕说,你妻子撒拉在哪里?他说,在帐棚里。
创 18:10 其中一位说,到明年这时候,我必回到你这里;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。撒拉在那位后边的帐棚口也听见了这话。
创 18:11 亚伯拉罕和撒拉年纪老迈,撒拉的月经已经停了。
创 18:12 撒拉心里暗笑,说,我既已衰败,我主也老迈,岂能有这乐趣呢?
创 18:13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,撒拉为什么笑,说,我既年迈,果真能生孩子么?
创 19:1 那两个天使傍晚到了所多玛;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,看见他们,就起来迎接,面伏于地下拜,
代下 20:7 我们的神啊,你不是曾把这地的居民从你民以色列人面前赶出去,将这地赐给你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永远为业么?
赛 41:8 惟你以色列我的仆人,雅各我所拣选的,我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;
雅 2:23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的:“亚伯拉罕信神,这就算为他的义。”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。
三 在基督成为肉体以前,神的使者(神,耶和华,神人——基督)已向玛挪亚和他妻子显现——士十三3~6、22~23。
士 13:3 耶和华的使者向那妇人显现,对她说,向来你不能生育,没有生孩子;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。
士 13:4 所以你当谨慎,淡酒浓酒都不可喝,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。
士 13:5 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,不可用剃刀剃他的头,因为这孩子从母腹里就归神作拿细耳人;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的手。
士 13:6 妇人就去对丈夫说,有一个神人到我这里来,祂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,甚是可畏。我没有问祂从哪里来,祂也没有将祂的名告诉我,
士 13:22 玛挪亚对他的妻子说,我们必要死,因为看见了神。
士 13:23 他的妻子却对他说,耶和华若有意杀我们,就不会从我们手里收纳燔祭和素祭,也不会将这一切事指示我们,更不会在这时候叫我们听见这样的事。
四 在基督成为肉体以前,但以理就看见这样一个基督为人子的异象;照着但以理七章十三至十四节,但以理看见人子驾着天云而来,祂甚至来到亘古常在者,就是永远的神那里,被领近祂面前;祂得了权柄、荣耀、国度,使各族、各国、各方言的人都事奉祂;祂的权柄是永远的权柄,不能废去,祂的国必不毁坏。引用经节
但 7:13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,见有一位象人子的,驾着天云而来;祂来到亘古常在者那里,被领近祂面前。
但 7:14 权柄、荣耀、国度都给了祂,使各族、各国、各方言的人都事奉祂。祂的权柄是永远的权柄,不能废去,祂的国必不毁坏。
五 亚当是基督的预表,预像——罗五14。
罗 5:14 然而从亚当到摩西,死就作了王,连那些不照亚当过犯样式犯罪的,也在它的权下;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者的预像。
六 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——西一15。
西 1:15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,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。
七 话(神)成了肉体(约一14),在罪之肉体的样式里来(罗八3),没有肉体里的罪(林后五21,来四15)。引用经节
约 1:14 话成了肉体,支搭帐幕在我们中间,丰丰满满地有恩典,有实际。我们也见过祂的荣耀,正是从父而来独生子的荣耀。
罗 8:3 律法因肉体而软弱,有所不能的,神,既在罪之肉体的样式里,并为着罪,差来了自己的儿子,就在肉体中定罪了罪,
林后 5:21 神使那不知罪的,替我们成为罪,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。
来 4:15 因我们并非有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祭司,祂乃是在各方面受过试诱,与我们一样,只是没有罪。
八 存在于神的形状里的基督,在祂成为肉体时,取了奴仆的形状,成为人的样式,显为人的样子——腓二6~8。
腓 2:6 祂本有神的形状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,紧持不放,
腓 2:7 反而倒空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,成为人的样式;
腓 2:8 既显为人的样子,就降卑自己,顺从至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
九 司提反看见诸天开了,人子基督在神的右边(徒七56);这指明基督升到诸天之上以后,仍是人子(见诗歌一一五首)。引用经节
徒 7:56 就说,看哪,我看见诸天开了,人子站在神的右边。
诗歌一一五首
一 看哪,耶稣天上坐着! 我主基督登宝座!
祂是那人神所高举, 荣耀、尊贵已得着。
二 祂曾穿上人的性情, 照神计划且死过,
带着身体从死复活, 仍然是人升天坐。
三 在祂里面神降为卑, 神来地上同人处;
在祂里面人升为高, 人到天上同神住。
四 祂是真神与人调和, 神在人里被宣告;
祂是真人与神联合, 人在神里得荣耀。
五 从那升天得荣耶稣, 降下包罗万有灵;
耶稣身位和祂工作, 全由这灵来证明。
六 和那升天得荣耶稣, 今天召会能联合;
借着这位耶稣的灵, 基督肢体能同活。
七 看哪,一人天上坐着! 万有之主在宝座!
这是救主耶稣基督, 荣耀、尊贵永得着!
十 在马太二十六章六十四节主耶稣说,“你们要看见人子,坐在那大能者〔神〕的右边,驾着天上的云而来”;这表明当主耶稣回来时,祂仍是人子。引用经节
太 26:64 耶稣对他说,你说的对了。然而我还要告诉你们,从此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,坐在那大能者的右边,驾着天上的云而来。
十一 在罗马八章二十九节保罗告诉我们,神所预知的人(我们信徒),祂也预定他们模成神儿子的形像,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;借着复活使我们成为祂的许多弟兄,我们就成为新的一类——“神人类”。引用经节
罗 8:29 因为神所预知的人,祂也预定他们模成神儿子的形像,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。
创一26 神说,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,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……。
徒七56 〔司提反〕就说,看哪,我看见诸天开了,人子站在神的右边。
我要简短地说到神与人在形像和样式上的相似。……我要鼓励你们非常仔细地研读以下各点。我们查考这些,也许会想要知道,究竟是人与神相似,还是神与人相似?
神在祂的创造里,并没有创造“人类”。创世记一章告诉我们,神创造一切的鱼、鸟、野兽和牲畜,各从其类(24~25)。虽然神创造一切是各从其类,但神却没有创造“人类”。在神的创造里,没有“人类”这样的东西。
神若没有创造“人类”,那么人是从着什么类被造的?二十六节指明,人乃是从神类被造的。这节说,“我们〔神圣的三一〕要按着我们的形像,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〔希伯来文,亚当,指红土〕。”因此,神在这里所造的是从祂自己的类,就是神类。……神按着自己的形像,照着自己的样式造一块红土(历代志生命读经,一○四至一○五页)。
这块红土有神的形像,看起来像神。至少我们能说,这土是神从神类所造的一个像。所以,这红土是神类。在创世记一章二十六节,神照着自己创造了一样东西。祂所造的是自己的复制。神若按着祂的形像,照着祂的样式造了一万块泥土,那一万块泥土就都是神的像,神的大量复制。
在十八章二至十三节,有三个人向亚伯拉罕显现。这三个人中有一位是基督—耶和华,其他二位是天使(十九1)。这三人向亚伯拉罕显现,发生在基督成为肉体以前。这就是说,在神成为肉体以前二千年,祂访问祂的朋友亚伯拉罕时,就显现为一个人。亚伯拉罕为祂预备水,给祂洗脚,而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预备饭食给这人吃。这是个奥秘。基督何时成为人—在祂成为肉体的时候,或在成为肉体以前?
照着但以理七章十三至十四节,但以理看见人子驾着天云而来的异象,祂甚至来到亘古常在者,就是永远的神那里,被领近祂面前。祂得了权柄、荣耀、国度,使各族、各国、各方言的人都事奉祂。祂的权柄是永远的权柄,不能废去,祂的国必不毁坏。在基督成为肉体以前,但以理就看见这样一个基督为人子的异象。
亚当是基督的预像,预表(罗五14)。……创世记一章二十六节的那块红土是基督的预表,而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(西一15)。……存在于神的形状里的基督,在祂成为肉体时,取了奴仆的形状,成为人的样式,显为人的样子(腓二6~8)。
司提反看见诸天开了,人子基督在神的右边(徒七56)。司提反在基督升到诸天之上以后看见这景象,指明基督在诸天之上仍是人子。……在马太二十六章六十四节主耶稣说,“你们要看见人子,坐在那大能者〔神〕的右边,驾着天上的云而来。”这是指基督的第二次来临。当主耶稣回来时,祂仍是人子(历代志生命读经,一○五至一○八页)。
参读:历代志生命读经,第二、四、七、十一、十三篇。